電子郵箱

密碼

註冊 忘記密碼?

電子郵箱

密碼

註冊 忘記密碼?
唐卡中的「勉唐畫派」
前言

西藏的唐卡藝術興起於佛教傳入西藏之後,伴隨著佛教在西藏的弘傳和外來藝術的滲透,不斷地注入西藏特有的審美觀念和技法,在繼承和發揚本土藝術特色的基礎上,廣泛吸收了印度、尼泊爾和中原等地的繪畫藝術精華,成為西藏繪畫藝術中別具風格的藝術門類。

勉唐畫派的歷史淵源

西藏的唐卡藝術隨著時間的推移,相繼出現了各種不同的繪畫風格,隨之形成了各種流派,這些流派有的以創立畫師名字直接命名,有的以畫師出生地來命名,正是上述這些別具風格的繪畫藝術門派相繼形成,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西藏繪畫藝術的進一步發展。

勉唐畫派又譯稱“門赤畫派”,是藏區近代影響最大的繪畫流派,以拉薩為活動中心,主要流行於衛藏地區,是15世紀以後影響最大的繪畫流派,該畫派的創始人是勉拉·頓珠嘉措,他出生於洛紮勉唐,也就是現今山南地區,因此勉唐畫派由此得名。勉唐畫派藝術產生並形成於贊普時代,興盛於帕竹時代中期至甘丹頗章時代,畫派創始人勉拉·頓珠嘉措成家後因與妻子不和而出走,流浪途中在羊卓達隴拾得一套畫筆和一本配有範畫插圖的書籍,由此萌發學藝的願望。為拜師求藝,他來到後藏薩迦等地,在日喀則遇著名畫師朵巴·紮西傑巴。在名師的指導下,頓珠嘉措刻苦鑽研繪畫,成就卓然。其造像多注重繪畫線條的運用,工整流暢,法度精嚴而變化豐富,色調活潑鮮亮。

勉拉·頓珠嘉措不僅繪畫技藝高超,在藝術理論方面亦卓有建樹。其傳世之作《造像量度如意寶》,詳細論述了繪畫和雕塑的造像量度,指出了某些書籍在造像量度上出現的錯誤及由此帶來的惡果,闡述了藏畫的實踐方法。並博采諸長,創立“勉唐欽莫”畫派(舊勉唐派)。該畫派造像法度精嚴,與傳統的塊面表現相比,尤其注重線條的運用,線條工整流暢,色調活潑鮮亮,變化豐富。

造像量度經

舊勉唐畫派的畫風承襲了印度、尼泊爾繪畫樣式,但在背景處理上加進了帶有地方特色的風景和花卉紋飾,線條勻稱,淺淡施色加金線勾勒,富麗多姿。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勉唐畫派進入鼎盛時期,優秀畫師層出不窮。

曲英嘉措在繼承舊勉唐畫派精華的同時,吸收漢地繪畫技藝,創立了“新勉唐畫派,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勉唐畫派進入鼎盛時期。現在遺存在布達拉宮,羅布林卡,拉薩哲蚌、沙拉、甘丹三大寺的壁畫、唐卡多為勉唐畫派畫師所繪,西藏繪畫發展到新勉唐畫派時走向了成熟和繁榮。

扎什倫布寺 曲英嘉措繪《釋迦牟尼返回人間》壁畫局部

西藏歷代畫師經過若干世紀的實踐,將早期流行的印度、尼泊爾樣式與元以後漢地明清藝術元素融會貫通,逐步形成了藏民族獨特的宗教繪畫樣式,勉唐畫派可謂是集大成者,與印度、尼泊爾風格較濃郁的“欽則畫派”和受漢地藝術影響明顯的“噶瑪嘎孜畫派”相比較,勉唐畫派繪畫呈現出更為純粹的本土畫風和更明顯的變通意識,民族特色亦更為強烈。

扎什倫布寺壁畫局部

在構圖上,根據不同的表現物件而加以多樣的變化,17世紀以後出現的黑唐、金唐及赤唐尤能體現出該派線條的無窮魅力。

勉唐畫派在後藏的傳承

西元1447年,由通曉五明大師根頓珠巴建造了紮什倫布寺,建寺初期主殿內兩大牆壁上繪製的由八十位大成就者圍繞金剛持上師的壁畫及佛師徒三尊像,十八羅漢像等壁畫,據傳都是由勉拉·頓珠嘉措執筆所畫,而且該畫師又塑造了兩尊彌勒佛像。此時,紮什倫布寺內就建有勉拉·頓珠嘉措大師的公館,稱為“勉唐殿”。

扎什倫布寺措欽大殿壁畫

到了西元1464年繪製了祖拉康的“甲栽欽布”壁畫;1468年完成了紮什倫布寺首次“祈願法會”所用緞制佛“土巴依國唐欽莫”(巨幅緞制佛陀像);1469年完成緞制“度母國唐”;紮什倫布寺天王廟的眾多壁畫等作品亦大都出自這位元大師之手,部分作品至今仍能睹其風采。與此同時,勉拉·頓珠嘉措培養了一大批徒弟遍及後藏一帶,後來這批人及他們的徒弟逐漸創造了“勉唐後藏風格”繪畫。到了四世班禪時期,紮什倫布寺倫珠僧院的領頌師,“曲英嘉措”大師逐漸步入雪域畫壇,“曲英嘉措”大師是一位通曉工巧明及勉唐派繪畫風格的大畫師,此人著有一部勉唐派的佛像度量經而享譽西藏畫壇。

紮什倫布寺勝幢喇章之妙幻堂內的“傑尊·洛桑曲堅”能語像及佛神變壁畫,經堂明目得益內的佛天降、佛神變八日之功業等壁畫都出自曲英嘉措大師之手。

勉唐派藝術是西藏繪畫史中最重要、規模最大、追隨畫家最多的藝術流派。

西藏繪畫藝術界鼻祖勉拉·頓珠嘉措創立“勉唐派”以及到後來西元十七世紀,紮什倫布寺大畫師曲英嘉措,創立“新勉唐派”(又稱勉唐後藏派)以來歷代從紮什倫布寺出來的畫師,共有350多名,傳承歷史達563年之久,這些畫師都以“勉唐派”和後來形成的“新勉唐派”的繪畫風格作為主脈,為繼承和弘揚該派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