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尼泊爾是佛祖釋迦牟尼出生的地方,西元五世紀唐卡就在尼泊爾誕生了。唐卡的前身叫「博巴」,是加德滿都谷地的一種佛教繪畫藝術。翻過喜馬拉雅山往北到西藏,藏王松贊干布迎娶的第一位妻子是尼泊爾的尺尊公主,她的隨行嫁妝中有一尊8歲的釋迦牟尼等身像,以及大量的佛經與博巴。
話說釋迦牟尼等身像,等身像現供奉於拉薩的小昭寺內,而另一尊文成公主所帶入西藏的釋迦牟12歲等身像,則現在供奉於拉薩的大昭寺內。
回到唐卡的正題那時唐卡並不叫唐卡而叫博巴。松贊干布為了弘揚佛法,召集大量藏地畫師對博巴進行改良,為後期藏區的唐卡風格奠定了基礎。現今尼泊爾畫風唐卡除了尼泊爾外,還有不丹、印度、斯里蘭卡,西藏、青海等地仍可見現在尼泊爾風格的唐卡畫派,就是從古老的江孜風格傳承下來。
但在這個喧囂浮躁的年代,雖然很多地方的唐卡對古老的傳統都已經不那麼嚴格遵守了,但是好的尼泊爾唐卡繪製,基本上仍遵循著傳統的制式,比如畫布的製作,仍然是用牛皮熬制的膠以及石頭粉塗在粗棉布上,然後用鵝卵石奮力打磨、晾乾,如此往復5-6遍,才最終形成。這些所說當然是針對好作品而言。
尼泊爾唐卡的畫風
尼泊爾唐卡大概可以分為三大畫風:紐瓦麗畫風、西藏畫風和塔芒畫風。特別一提的是紐瓦麗風格的唐卡,這是一種有著古老傳承的繪畫藝術。傳統紐瓦麗唐卡,以紅藍色為主,構圖及色彩與古格遺風相似,實際上兩者也確實有相當的淵源。
現在的紐瓦麗風格以立體渲染著稱,透視立體感極強,美輪美奐。其原本只屬於尼泊爾宮廷。若無相應的福報與緣分,你很難在異國他鄉親眼得見!
大白傘蓋佛母唐卡
畫風受印度影響較大,形象生動傳神,色彩大膽誇張,構圖自然流暢,顏料考究,紐瓦麗唐卡一直被尼泊爾皇家寺院或貴族的寺廟所擁有在很小的範圍內流傳,後被一些世界著名的博物館收藏,所以能親眼隨處所見者寥寥無幾。
紐瓦麗唐卡法相端莊,面部表情豐富,五官比較集中,似嬰兒的面部表情。造型準確,構圖豐滿,畫面並未一味追求畫滿,而是疏密有致,有留白。
大部分尼泊爾唐卡的天空和地面的過度不同於一般的大面積渲染,而是採用了點染處理,麥芒小筆著色,以嘴潤筆,礦物和植物顏料層層疊加而成。這種十分耗時間的漸變暈染畫法,可以表現出畫面空靈淡雅的觀賞效果。
再說到市場上所見的尼泊爾唐卡
尼泊爾經濟落後,但從事唐卡繪畫工作者多達萬人以上,所產出之作品良莠不齊,就生產的規律而言,好作品要比劣品要少很多,因此不論是在大陸或台灣市場,有收藏價值的唐卡很難在市面上看到。
另外就台灣市場而言,因尼泊爾或印度經常有人進出往返,這其中藏族人也不在少數,反倒是藏區與台灣的交流不密切,因此台灣市場上流通以尼泊爾唐卡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