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語全稱為:“噶丹夏珠達爾吉扎西益蘇奇具瑯”,意思為具喜講修興吉祥右旋寺。簡稱扎西奇寺,一般稱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語“拉章”的變音,意思為活佛大師的府邸。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譽為“世界藏學府”。鼎盛時期,僧侶達到4000余人,1980年對外開放旅游。2018中國西北旅游營銷大會暨旅游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
夏河拉卜楞寺的曬佛活動在每年一度的正月“毛蘭姆”祈願法會上舉行。
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樣呼圖克圖,其他領導人包括八大堪布、四大賽赤。拉卜楞寺在歷史上號稱有108屬寺(其實要遠大于此數),是甘南地區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國最好的藏傳佛教教學體系。整個寺廟現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樣活佛時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經堂旁的下續部學院的佛殿。1982年被中國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城西0.5公里處。本名噶丹夏珠卜達吉益蘇奇貝瑯,簡稱扎西奇寺,是我國藏傳佛教(即喇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一般稱拉卜楞寺。第一世嘉木樣阿旺宋哲大師創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立“拉章”(即嘉木樣佛宮),“拉章”音變為“拉卜楞”,意為寺院最高活佛府邸。
寺院坐北向南,占地總面積86.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0余萬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學院、16處佛殿、18處昂欠(大活佛宮邸)、僧舍及講經壇、法苑、印經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偉建筑群,房屋不下萬間。
夏河是以拉卜楞寺為旅遊中心的藏區縣城,周邊集合眾多旅遊景點。
拉卜楞寺宗教體制的組成以聞思、醫藥、時輪、吉金剛、上續部及下續部六大學院為主,在全蒙藏地區的寺院中建制最為健全。聞思學院是其中心,又稱大經堂,有前殿樓、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數百間房屋,占地十余畝,為藏式和古宮殿式的混合結構,頂上有鎏金銅瓦、銅山羊和法輪、幡幢、寶瓶等裝飾物。它以顯宗為主,著重研習印度佛學家所著的五部大論(《釋量論》、《般若論》、《中觀論》、《具舍論》、《戒律論》)。
全寺所有梵宇,均以當地的石、木、土、茴麻為建筑材料,絕少使用金屬。整體建筑下寬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內木,有“外不見木,內不見石”之諺。各廟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級,分別涂以紅、黃、白等土質顏料,陽臺房檐掛有彩布帳簾,大中型建筑物頂部及墻壁四面置布銅質鎏金的法輪、陰陽獸、寶瓶、幡幢、金頂、雄獅。部分殿堂還融合和吸收漢人建筑成就,增蓋宮殿式屋頂,上覆鎏金銅瓦或綠色琉璃瓦。
拉卜楞寺轉經長廊繞行一圈約為3.5公里,有大小2千多個轉經筒,為世界之最!
拉卜楞寺內珍藏的民族文物和佛教藝術品共計1萬余件。各殿堂內高8米以上銅制鎏金或檀香木雕的大佛就有十六尊。各種質地多樣的中小型佛、菩薩、佛塔、法器等不勝枚舉。寺內還珍藏有歷代嘉木樣大師的衣物和其它生活用品,又有帝王冊封和贈賜的金敕、印鑒、封誥、大幅匾額、千佛樹、珍珠塔、玉如意、隕石、海馬牙等。
拉卜楞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譽為〝中國拉卜楞,世界藏學府〞,保存了完整的額藏傳佛教教學體系。她有世界上最長的轉經走廊,全長七華里,整個轉下來需要2個小時的時間,若是虔誠的三步一跪拜之磕長頭者,則要從清晨至深夜,這是信仰與聞思的魅力。走馬看花三至四小時為宜,若要深入了解,最好由專人引領解說為宜,時間當然是要更長!
大經堂(聞思學院經堂)
在拉卜楞寺整個寺院,共有六大經堂(亦稱學院,藏語稱扎倉),最大的就是聞思學院經堂,又稱大經堂,藏語稱鐵桑浪瓦。其座落在拉卜楞寺的中軸線上,是“磋欽措兌”會議的場所,為全寺的中樞。聞思學院屬于顯宗,主要學習五部大論,共分十三級。其余五學院屬于密宗及其他。顯宗重理解,要系統學習佛學原理;密宗重修持,學僧要接受專門的教育。各學院,均有著極為嚴格的考試升級戒律。
拉卜楞寺建築,最大的就是聞思學院經堂。
1709年,一世嘉木樣在初創大經堂時,建有80根柱子。1772年,二世嘉木樣擴建為140根柱子,可容納三四千僧人誦經。1946年,五世嘉木樣又建了前殿院。由此,聞思學院形成了,擁有前殿樓、前庭院、正殿和後殿共數百間房屋,占地10余畝,成為全寺最為壯美恢弘的建築。
前殿樓雕梁畫棟,飛檐斗拱,琉璃瓦頂,顯得典雅華貴,有著鮮明的漢式建筑風格。脊頂有寶瓶、雙鹿相擁經輪等鎏金法飾。在樓上,供有吐蕾贊普松贊干布之像。二層前廊設有嘉木樣大師、四大色赤、八大堪布等活佛們每年正月和七月法會觀會時的坐席,樓下前廊為本院僧官逢法會時的座位。前庭院是本院學僧辯經及法會辯經考取學位的場所,有廊房32間。大經堂正殿東西14間,南北11間,為典型的藏式建筑。
1709年,一世嘉木祥初創大經堂,現今占地10餘畝,為全寺最為壯美的建築群。
走進拉卜楞寺大經堂,燈光稍有昏暗,酥油燈特有的香味撲鼻而來,沁人心脾。殿內肅穆靜謐,佛教那神圣莊嚴的氣息油然而生。正殿內,懸掛著乾隆皇帝御賜“慧覺寺”的匾額。殿內南端的中央,設置著嘉木樣總法臺的座位,黃錦裝束,華麗莊重。依次往南,為僧人誦經、集會打坐的座位。座位是木制的,高約十多公分,上鋪彩色圖案的羊絨毯,一字型分列,由南向北鋪開,豁然壯觀。這里就是全寺六大學院舉行聚會、誦經和大法會的大經堂。在這種場合,從保護文物和殿堂的氛圍上是不允許拍照的,只得留心聽講觀看,默記觀到的一切。
1926年,洛克鏡頭下的拉卜楞寺聞思學院經堂,也稱大經堂,是寺中最早的建築。
細觀大殿的四周,南面,有氣勢磅礴的巨幅經典唐卡壁畫,十分精美;在大殿的北面,順序排列著釋迦牟尼、宗喀巴、二勝六莊嚴、歷世嘉木樣等塑像;殿內還懸掛著精美的刺繡佛像,且藏有《甘珠爾》等經典;殿頂彩梁高懸,系掛著上空穩懸著的幢幡寶蓋;長方形的立木柱上懸掛著精美的唐卡,頂幕綴飾著蟒龍緞帶。后殿正中,供奉著高大的鎏金彌勒大銅像,左側供奉著歷世嘉木樣大師的舍利靈塔,及蒙古河南親王夫婦和其他活佛的舍利靈塔,共14座,右側為寺內護法神殿。
貢唐寶塔
貢唐寶塔位于拉卜楞寺西南角,由三世貢唐倉·貢曲乎丹貝仲美大師建成于1805年,原名現見解脫大金塔,因塔內供有從尼泊爾迎請來的無量光佛(阿彌陀佛)像而享譽海內外,寶塔造型別致,工藝精巧,在建筑藝術與宗教意義上達到了完美神圣之境界。
貢唐寶塔位於拉卜楞寺轉經繞行之動線上,是一處人潮眾多之熱門景點。
現存寶塔由六世貢唐倉·丹貝旺旭大師為丕振宗風,宏教利民,而于1991年2月8日在原寶塔遺址舉行凈地儀軌,主持籌建。工程竣工于1993年7月,于佛祖釋迦牟尼初轉法輪的殊勝節日舉行了開光永存儀式。
貢唐寶塔高五層,31.33米,塔呈菩提式,占地2144.16平方米,由塔剎、塔瓶和塔座組成。塔剎是日、月、星辰;塔瓶是精銅浮雕鎏金八大菩薩;塔座是琉璃瓦裝飾的三層四角形建筑。寶塔外形金碧輝煌,氣勢非凡,內部構造精巧,多寶嚴飾。塔內正中是二層相互貫通的四座佛殿,供歷世貢唐倉靈塔或木雕鍍金像,并藏有兩萬余卷佛經。殿頂供阿彌陀佛、二世嘉木樣和千佛銅像。貢唐寶塔與大夏河水、云杉禪林相映,矗然傲立,巍峨壯觀,現已對游人開放。
冬天的貢唐寶塔,與雪景禪林相映,矗然傲立,巍峨壯觀。
貢唐寶塔初建成於1805年,由拉卜楞寺著名學者三世貢唐倉·貢曲丹貝仲美大師著手創建,原名“現見解脫大金塔”,因塔內供有從尼泊爾迎請來的無量光佛像(阿彌陀佛)而享有盛名。1806年,清嘉慶皇帝御賜“佛光普照”匾額一塊。後經四、五世貢唐倉大師耗費巨資,數次修繕,在建築藝術與宗教意義上達到了完美神聖的境界。寶塔歷經百年滄桑,不幸毀於“文化大革命”。1980年,拉卜楞寺院對外開放後,六世貢唐倉丹貝旺旭大師為重振宗風,弘教利民,多方奔走,嘔心瀝血,並在國家、海外華僑、信教民眾的資助支持下,於1991年2月8日親自主持淨地儀軌後動工重建。歷經兩年半,1993年7月,於佛祖釋迦牟尼初轉法輪的殊勝節日,舉行了永存開光儀式。
重建的貢唐寶塔是按原規模款式在拉卜楞寺西南角原址建造的。塔高五層,由塔剎、塔瓶、塔座三大部分組成。塔剎是光彩奪目的日、月、星辰,塔瓶是精銅浮雕鎏金八大菩薩,塔座為琉璃瓦裝飾的三層四角建築,一層四周裝有銅製經輪。寶塔不僅外表宏偉壯觀,氣勢非凡,而且內部更是構造精巧,多寶嚴飾。塔內正中是二層相互貫通的四座佛殿。正面佛殿是華貴的塔中之塔三世貢唐倉靈塔和一、二、四、五世貢唐倉渡金像,左右兩側是度母和普明佛殿,背面是藏經殿,收藏有二萬餘卷佛經。四座佛殿之頂是三百多尊銅佛環抱的第二世嘉木樣塑像。寶塔第三層是千佛殿,收藏有1032尊銅佛。第四層寶瓶之中,供養著近兩米高的阿彌陀佛。塔座和寶瓶內壁還繪有生動細膩的百餘幅壁畫。貢唐寶塔與大夏河水、大林棵相輝映,與拉卜楞寺大經堂、大金瓦寺相呼應,蔚為壯觀。
拉卜楞寺進入寺院區需購買門票40元人民幣,冬季旅遊淡季門票可免門票(並非一定,視寺方之宣怖情況)。進入貢唐寶塔則要另購門票20元人民幣。(2022年12月為止之規定)
大金瓦寺(彌勒佛殿)
大金瓦寺,又叫彌勒佛殿、壽僖寺。大金瓦寺,是因殿頂覆有巨大的金瓦;彌勒佛殿,是因為里面供奉著一尊巨大的彌勒金佛;壽禧寺,是清代嘉慶皇帝御賜給這座佛堂的名稱,現在大殿的正中門楣上,仍懸掛著用漢、藏、滿、蒙4種文字書寫的“壽僖寺”金字紅匾,字跡端莊大方,雍容華貴。大金瓦寺建在拉卜楞寺聞思學院西北不遠處,在拉卜楞寺所有的建筑中它所居的位置是最高的,而且在全寺的中軸線上,比較顯眼和特殊。
大金瓦寺選建在拉卜楞寺的最高處,而且巧妙地加強了體量的高聳感。
大金瓦寺坐北向南,殿高近30米,外觀為5層加頂殿樓宇式建筑,暗棕色“邊瑪”墻帶和絳紅色主殿墻,使大佛殿顯得十分莊嚴雄偉。5層以上加建有宮殿式方亭,四角飛檐雕棟,頂部用金筒瓦覆頂,金光燦燦。屋脊上所裝飾的那些銅獅、銅龍、銅寶瓶、銅如意和銅法輪等裝飾法器,也全是鎏金的。舉目上望,在晴空朗日的高原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氣象非凡。據拉卜楞寺72歲的才讓高僧介紹,大金瓦寺兼有尼泊爾佛殿風格,在整個拉卜楞寺的建筑中獨具一格,殿頂的金瓦每塊的價值相當于60頭肥羊。
大金塔寺在寺院眾多建築群中獨立高聳。
據專家們調查,3位尼泊爾工匠來到拉卜楞寺之后,住在寺東一個叫塔哇的地方,并在大夏河畔設下工場。大殿奠基開工,煉銅鑄件工藝也同時點火開爐。工匠們按照帶來的圖紙一邊建殿,一邊做模、化銅,一塊一塊地澆鑄佛體的分解銅板,以及殿頂的銅質獅、龍、寶瓶、如意、法輪和一塊塊銅瓦,歷時長達兩年時間。鑄造的最后一道工序是關鍵的鎏金。他們把金子溶解在水銀里,再涂刷在銅件的表面,晾干后用炭火烘烤,然后再用瑪瑙精心軋光。如此重復三四遍,又用了一年的時間,終于全部完成。在同時開工3 年告成的彌勒佛殿里,他們同時如期出色地組裝完成了8米高的大彌勒佛塑像和殿頂所有鎏金瓦和裝飾物。
彌勒佛殿的修建和彌勒佛像的鑄造,總共耗資達5萬兩白銀。大彌勒佛以跏趺式鎏金銅像塑成,和佛殿一樣具有濃郁的尼泊爾風格。整個建筑完成后,轟動一時,3位尼泊爾工匠高超的技藝,備受稱贊。這是拉卜楞寺第一座由外國人負責施工并鑄造佛像的大佛殿,位置在拉卜楞寺的中區和最高處,海拔3100米,在眾多佛殿中卓然而立,地位顯赫。自建成以來220年,這座大佛殿香火鼎盛,成為中尼兩國文化交流和人民友誼的象征。后來,3位尼泊爾工匠還用多年積攢的工錢,另外鑄造了一尊小金佛獻給了拉卜楞寺,至今被供奉在寺院里。
拉卜楞寺世界最長轉經長廊
到拉卜楞寺,花2個小時繞行轉經一圈是必修之功課!
拉卜楞寺擁有世界上最長的轉經長廊,共近兩千多個轉經桶,環繞整個寺院區域,一邊沿著大夏河聽著流水聲,一邊沿著山邊小路起起伏伏,綿延3.5公里長,很是壯觀。要走完路程,轉完所有的轉經筒,大約需要兩小時。長長的轉經長廊,是藏民的希望之路,一般遊客亦可繞轉一圈,體會此心境。很多藏民會花一整天以三步一跪拜之磕長頭之方式繞行一周。
拉卜楞寺曬佛臺
每年正月十三,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毛蘭姆法會。
此處隔著大夏河與拉卜楞寺相望,登至頂端是觀看拉卜楞寺全景之最佳地點每年正月十三,拉卜楞寺都會舉行規模宏大的節日,這是甘南藏族人民最期盼、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曬佛節,又稱亮佛節、瞻佛節、浴佛節或毛蘭姆法會。
上百名喇嘛簇擁著,將一幅約500平方米在金黃色綢緞的覆蓋下的彩繡大佛像的佛像唐卡搬到半山腰上,從曬佛臺的頂端向下徐徐展開,舒展在曬佛臺上。現場數萬人觀看,在臺下等候的藏族民眾口里不斷地念誦著向佛像跪拜,表達敬意。此時此刻,法號聲、誦經聲再次響起,人聲鼎沸,鼓樂齊鳴。人們涌向曬佛臺下,將能代表心意的哈達紛紛拋向佛像。整個曬佛儀式將持續幾個時辰,之后眾喇嘛將曬過的佛像小心翼翼地卷起來,扛著佛卷繞寺院轉夠三圈,然后把它安放到原處,曬佛儀式才算結束。